天胜资产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烽火岁月,无数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。在这场全民族共同投入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,每一寸山河都见证着不屈的抗争和对自由的渴望,中华儿女以无畏的智慧与坚韧,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。系列报道《寻找红色记忆》——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斗争岁月,传承不朽的抗战精神,让红色血脉赓续流淌,激励新时代征程砥砺前行。
缅怀先烈
——烽火中的“红色电波”
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浴血抗争中,无数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,而一条条看不见的战线,同样书写着惊心动魄的传奇。今天,我们要追寻的就是曾穿梭于京西崇山峻岭之间的“红色电波”,这电波虽无形无质,却是刺穿长夜的利剑,是挽救生命的希望之光。
抗战老兵
王木铎
在抗战的烽火中,情报是决胜千里的关键。晋察冀边区第三分区宛平情报站天胜资产,有一位特殊的战士,他的武器不是枪炮,而是敏锐的听觉,他的战场没有硝烟,而是在电话交换台前。他,就是王木铎。
1942年,年仅13岁的王木铎,进入了日本煤炭株式会社大台炭矿的电话所,成为一名电话交换手。特殊的岗位,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隐蔽战场的大门。经人介绍,他加入了晋察冀边区第三分区宛平情报站,成为一名地下情报员,开启与“电波”为伴的惊险岁月。王木铎利用工作之便,监听日伪军的电话通讯。
他像黑夜中的“听风者”,从繁杂的通话中捕捉日伪军在平西地区部署、调动等军事机密,这是关乎根据地存亡的关键情报。从1942年11月起,敌人每一次计划进犯平西山区进行扫荡,王木铎总能提前两个半小时将情报送到情报站。这为我军部署转移、组织防御、保护群众和后勤机关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窗口,粉碎了敌人的扫荡阴谋。
潜伏工作,危险如影随形。1944年的一天,王木铎正在自家老宅中撰写敌情报告,敌人突然闯进屋里,让他的身份几乎暴露。
凭借机警和幸运,王木铎与死神擦肩而过。这千钧一发的时刻,是无数隐蔽战线英雄日常的真实写照,随时可能牺牲的觉悟,是支撑这条无形战线运转的基石。红色电波传递的不仅是情报,更是情报员们用生命守护信仰的忠诚与担当。
王木铎的故事,是情报战线上无数无名英雄的缩影。他们隐姓埋名,深入虎穴,是忠诚的“听风者”和“传令兵”。红色电波,是他们无声的誓言。这一条条永不消逝的电波,编织成覆盖敌后的无形“天网”,传递着珍贵的情报,成为支撑八路军、新四军灵活作战、以弱胜强的生命线。
传承红色精神
硝烟散尽,山河重光。石景山区作为当年平西抗日斗争的前沿地带,从未忘记那承载着忠诚与智慧的“红色电波”。今天,在红色教育基地里,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通讯设备静静地陈列着,它们斑驳的外壳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。
讲解员向后来者,动情讲述着革命先辈如何在无形的战场上,用智慧与忠诚传递决胜的力量。“永不消逝的电波”,这红色电波精神,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深沉、最鲜活的红色基因。
八十年岁月流转,回望峥嵘岁月,红色电波早已升华为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。它象征着在民族最危难时刻,那份对信仰的绝对忠诚、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的智慧、以及为胜利甘愿埋名隐姓的至高奉献。这精神,永不消逝,历久弥新,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,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学会忠诚、智慧和担当。穿越八十载的红色电波,依旧清晰、强劲,持续鸣响在每一位后来者的心间,汇聚成新时代最澎湃的奋进交响。
来源: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
记者:仲然 张林 乔焱 刘宇 穆青 孙博闻
编导: 孙博闻
编辑:王旭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